亚美体育投诉电话

2025年投资北京大会举办 签约30个重点产业项目、总额达615.4亿|关注2025中关村论坛
栏目分类
2025年投资北京大会举办 签约30个重点产业项目、总额达615.4亿|关注2025中关村论坛
发布日期:2025-04-19 06:31    点击次数:125

3月28日,在2025年中关村论坛期间,北京市政府举办2025年“投资北京”大会。大会上共签约30个重点产业项目,签约总额达615.4亿元人民币,涵盖生物医药、金融、科技服务、智能制造与装备、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等多个产业领域。这些签约项目的落地实施,预示着实力企业将在北京扎根,进一步拓展业务版图,将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活动形式多样 全面展示北京投资机遇

大会以“投资北京、赢得未来”为主题,设置了领导致辞、主旨推介、信息发布、项目签约、政策和园区介绍、投资咨询和对接洽谈等环节。

来自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央企、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投资机构,以及国际商协会、国内外投资促进贸易机构高层代表,包括默沙东、拜耳中国、高通、汇丰、雀巢中国、理光中国、三菱日联、瑞穗银行、爱尔康中国、戴德梁行等国际知名企业,共计600余位嘉宾现场参会。

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在致辞中指出,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不仅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建城史、870多年建都史的世界著名古都,也是一座充满发展活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2024年,全市经济总量达到4.98万亿元,增长5.2%;人均GDP 3.2万美元、居全国首位、达到发达经济体中等水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北京将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北京将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动机;将大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成为全球投资“首选地”;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造首善标准、国际一流的“北京服务”。希望以这次大会为契机,达成更多的投资合作意向,继续投资北京、深耕北京、赢在北京。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刘梅英做“投资北京”主旨推介,从五个方面介绍北京的资源优势、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和带来的新机遇。一是北京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生态;二是北京有“两区”政策叠加优势,为企业提供了先行先试发展机遇;三是北京有完备的高精尖产业体系,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雄厚基础;四是北京各类金融资源集聚,能满足企业多样融资需求;五是北京持续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优质服务。

向全球投资者发出邀约集中发布215个招商项目

大会全方位、多角度向全球展现北京的国际科技创新优势、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和发展机遇,重点突出科技创新领域产业招商,搭建政企之间、企业之间深度交流互动平台,全方位彰显北京高质量发展前景和机遇,增强在京投资信心,进一步吸引高精尖项目在京落地,助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大会发布招商合作项目共215个,招商总额954.5亿元。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科技服务三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和人工智能、智能装备等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集中发布一批招商合作项目,向全球投资者发出邀约,欢迎世界各地的企业来京投资兴业,共享发展红利。

发布一批创新应用场景。包括全球首创手持式骨科手术机器人多中心临床应用场景建设、基于AI大模型的数据库开发管理新模式、《三体:四维空间》科幻体验中心、水下建筑物巡检与水面智能监控、大兆瓦风机试验检测中心等运用场景,在机器人、人工智能、科幻产业等领域,提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的载体平台。

30个重点产业项目集中落地签约总额达615.4亿元

大会共签约30个重点产业项目,签约总额达615.4亿元人民币,涵盖生物医药、金融、科技服务、智能制造与装备、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等多个产业领域。这些签约项目的落地实施,预示着实力企业将在北京扎根,进一步拓展业务版图,将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房山区哈佛医学创新中心北京运营中心项目聚焦智能细胞工作站研发与产能扩张、干细胞药物研发与CDMO服务,推动全球细胞医疗行业标准化与认证体系、拓展精准医疗应用场景;大兴区瑞桥鼎科集团医疗总部作为大会外资签约项目,总投资10亿元,将建设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基地;密云区莱泰制药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投资2.7亿元,将建设中药品种研发生产基地,进一步完善生物医药产业链,推动产业向高端化、规模化发展,标志着密云园在打造“中关村(密云)生命健康服务产业园”进程中再添新力量,为密云区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科技服务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项目签约总投资金额达154.57亿元人民币:海淀区永丰TOD综合体等一揽子项目总投资金额89.7亿元,将建设科研办公、科研设计用房及智慧化基础设施,为科技服务产业提供强大支撑;石景山区超智算项目总投资19.94亿元,将建设10000P算力机房,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通州区“千吨级”直接空气碳捕集项目,计划打造副中心信息数据人工智能智算枢纽,满足区域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朝阳区北京雅士文博企业管理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北京理工大学朝阳科技园,旨在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

在智能制造与装备领域,顺义万洋集团有限公司产业园项目;经开区北京星川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高功率型锂离子电池项目,将建设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电芯项目,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在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项目总投资金额达10.35亿元人民币:东城区中氢科技氢燃料电池项目,在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电解水制氢系统、燃料电池关键材料方面实现了国产化替代;通州区的“‘千吨级’直接空气碳捕集项目”作为国内首家从事直接空气碳捕集商业化的公司,将助力实现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经开区的“电池之家综合电池交易服务平台项目”将打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线上交易平台,促进绿色能源产业发展。

市区联合推介 擦亮“北京服务”品牌

北京市依托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区”优势,持续优化政策环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发展壮大高精尖产业,努力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动机,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紧紧围绕企业最为关心关切的核心问题,推介政策和措施,吸引更多企业来京投资,扎根北京这片充满机遇的发展热土。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北京市高精尖产业的总体发展情况,将围绕企业全生命成长周期,构建梯次有序、错落有致的企业培育体系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企业服务体系。综合用好产业资金和各类金融工具,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对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有效支撑。积极做好产业领军人才服务等人才保障,集中打造和保护北京高精尖产业的“高产田”,为先进制造业发展和产业集群建设提供空间资源保障。

顺义区政府领导聚焦顺义区以及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从产业基础、营商环境、生活配套、空间承载四个方面,介绍了顺义区的发展成就和未来机遇,推介了着力打造的五大高端制造业、四大现代服务业和重点建设的中德产业园。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全面介绍了经开区雄厚的产业基础、完善的配套设施以及极具吸引力的政策支持。“北京亦庄”作为北京市唯一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着“六区”叠加的政策优势,高新技术集聚,围绕信息技术、汽车、生物大健康、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等产业,逐步打造形成了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和高水平的人才高地。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马晓晴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